×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6t体育物业管理知识十篇
发布日期:2024-01-06 17:08:19

  6t体育在经济新常态下,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物业管理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主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给物业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于物业企业而言,其服务对象就是业主,整个服务过程是一个物业企业与业主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动态过程。物业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需求。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建立知识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帮助物业企业获取有关业主需求的信息、固化企业实践所得的经验,而且还能够帮助企业为业主提供更多的客户体验和价值感受,同时还能改善和提高物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知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概念。世界银行在《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知识促进发展》中将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用于生产中的有意义的信息。知识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它的管理要比对其他有形资产的管理难度更大,因而要对知识的特殊性进行正确的认识:

  (1)知识产生并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知识的运作要以人为主导,并且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2)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但隐性知识容易造成垄断;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PQC)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最高组织业绩的目的。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知识的传递、共享和积累来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经济形态下,市场竞争激烈,业主新需求不断涌现,知识成为物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知识的获取能力、创造能力和运用能力成为了物业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对物业企业而言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为基础的,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获取市场变化和业主需求的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加以过滤、整理与分析,变成便于在企业成员可以进行传递和共享的知识。物业企业可利用这些知识来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或者是进行服务提升和创新来满足业主的需求。

  在物业企业中资深的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的流动对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影响较大,这些人员所掌握的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是物业企业的隐性知识,也是物业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果物业企业不能有效地将这些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并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将会给物业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把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内容,所以在物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经验或服务技能的流失。

  政府对物业行业实施指导价政策,这就决定了物业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获得经济利益,规模化发展成为了物业企业的最佳选择,然而规模化发展就会导致物业企业内部不畅。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职能部门、物业管理项目及组织成员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破了部门或地域的限制,是的内部沟通更加密切。此外,内部的密切沟通又为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会是物业企业的知识存量增加。

  物业企业高层领导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成败。物业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知识作为企业关键资产来进行管理,应把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战略选择。物业企业应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有力保障,要将目光放在知识管理的远期效用上,而不是近期的成本投入上。此外,知识是一种无形资产,它的管理与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同,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知识的固化工作。

  在物业企业内部要树立对知识的正确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与重要性,确立知识管理人人有责的价值观,并营造尊重知识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在物业企业内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引导物业企业员工接受知识管理,改变物业企业员工的主要意愿,使其愿意将个人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进行共享,也会使得缺乏知识的员工加强知识的学习。

  物业企业要进行组织结构的优化,为知识管理的实施建立起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设立起知识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知识管理工作,同时知识管理工作还应与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合作,还能将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并通过培训使对企业有用的知识得以推广和应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功效。知识的交流与合作会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知识创新会为业主带来新的服务体验,会为物业企业赢得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的市场应变能力。

  根据知识管理的需求,物业企业应当不断完善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在绩效考评体系内融入知识共享、知识运用、知识合作及知识创新等指标。这样的激励机制不仅会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还会增加显性化知识的存量,提升了物业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此外,这种机制还会加速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为物业企业赢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

  一些大中型物业企业管理项目遍布各地,这给物业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共享、学习等提出了挑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会为知识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也是物业企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物业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知识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加强内部的联系与交流,便于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员工及时汲取企业固化后的知识,并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对业主的服务上或应对市场竞争上。值得注意的是,物业企业搭建起来的知识管理平台不能只限于内部使用,还应增加与业主的交互功能,这样会将物业企业与业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还有助于物业企业及时掌握业主的需求以及业主对服务的期望。

  知识管理是一个开放系统,物业企业在进行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在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促进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的交流,通过对比可以找出企业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还可以将其他企业的优势通过知识加工转化为本企业可以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最终改善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与服务互补商进行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商、设施设备维保服务供应商、清洁设备供应商等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拓展物业企业的服务领域和经营思路。可见,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知识联盟,可以发挥出协同效应,促进物业企业发展。

  [1]李永利.物业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探索[J].中国物业管理,2008(5):36-37.

  [2]高珂强.物业服务企业知识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2):81-85.

  [3]王希杰,李秀敏.网络环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相关问题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5):16-17.

  [4]徐漪.基于中小企业视角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06-208.

  作为一项重要的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信息业革命的到来而得到不断的补充与完善。事实证明,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能有效地促进科技的发展,刺激产业的增长,带来经济的繁荣。本文拟就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问题做简单阐述,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前人难以想象的新时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的实施,人类开始有希望能真正解构生命的奥秘。尽管这种探索也许永远没有尽头。

  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分析测序人类基因组所有的基因,即由A、T、C、G四种碱基构成的DNA序列。这项耗资巨大的国际合作工程(由美、英、日、法、德、中国等国家合作)被某些学者誉为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进行的一项最伟大和最具影响的研究计划”。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就是生命探索的尽头了。恰恰相反,随着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Genomics)和医药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等后基因组学(Postge nomics)和蛋白组学(Proteomics)的兴起,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又迈向一个新的征程。

  伴随着如此动人的生命科学探索的又是无限的产业利润和商机。事实上,也正是由于生物技术产业对此计划的积极参与,才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与加速进行。虽然早在70年代生物技术公司就已在美国开始建立并运行,但生物技术产业线年代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实施之后。到今天,在美国共有约1300家生物工程公司,其投资约占世界年总投资130亿美元的75%,已累积投入650亿美元,所有公司的市值已达1100亿美元。并且,这还并不包括近几年由传统的制药业跨国公司转变而来的生物技术公司。

  我国的情况却令人担忧。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研究还是生物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还处于“跟随”或“参与”的状态,虽然也不乏有突出的例子。比如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中只占大约1%的比例,而美英则占约85%,其中英国占近三分之一。又如我国虽然也有2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但年销售额上亿元的也只有两家,并且全国生物工程产品的年销售额总和还不如美国一家中等规模的生物技术公司。据我国专家比较,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都比美国要晚10~15年。

  造成这些不足与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体制上的,也有经济上的。为此,我国也已开始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中国科学院的“创新工程”、国家“八六三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都收到了一定效果。在产业界,也已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如与研究机构的紧密联合、借助于风险投资资金、有限公司转为股份公司并上市运行等,也呈现渴望快速发展的势头,前景是堪为乐观的。

  在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如果此问题再不被重视的话,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界不仅将要面临越来越被动、道路越走越窄的局面,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到我国生物科学研究的发展。这就是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很广,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工业品外观设计、商业秘密和反不正当竞争等。其中最具生物技术特色也最为重要的保护就是专利权的保护。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问题,并对其他形式的保护略加介绍。

  依据当今生物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生命物质的层次,将专利法可能涉及的生命物质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

  (1)分子核酸类分子(如通常讨论的基因即DNA分子)、蛋白质类分子(如各种细胞因子、抗体等)、糖类分子、脂类分子或其修饰物(如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质分子或糖蛋白分子、脂蛋白分子等)。此类物质是极为广泛的一类物质,在实际的专利申请中占的比例也最大。

  (2)细胞以单细胞为其基本存在单位的生物或细胞,包括所有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或其转化细胞、转染细胞等。疫苗、病毒/噬菌体(亦属微生物)、其他类基因载体如质粒等也可归入本类。

  上述物质基本构成了生命物质的全部内容。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上一些针对上述五个层次的生命物质的操作方法,如合成、复制、序列分析、培养、转化、转染、融合、移植、克隆等。

  至此,我们就得到了专利法可能涉及的有关生物技术发明的所有主题(subjectmatter)。

  专利主题必须具有可专利性(patentability)。照国际上基本一致的要求,这主要指发明要具有创造性、新颖性与工业实用性。如《欧洲专利公约》(EuropeanPatentConvention,EPC)在其第二部分(实体专利法)第一章(可专利性)中就明确规定了可专利的发明应具有创造性(inventivestep)、新颖性(novelty)和工业实用性(industrialapplication)。我国专利法也有同样的要求。国际公约也是如此。如《TRIPs协议》第27条1款就做了与EPC几乎一致的规定,既强调了专利主题物质应具有的“三性”,还强调了发明不得因发明地点和技术领域等而受歧视。

  可见,生命物质(包括涉及生命物质的方法,下同)要受到专利法的保护,要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也一定要具有可专利性的“三性”要求,即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工业实用性。

  尽管已有既定的标准,但生命物质的可专利性判定却又不像对以前任何其他领域-如机械、化工与甚至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判定那么简单,只要适用既定标准来判定就可以了。如果是那样的话,当今世界也就不会为是否授予哈佛转基因鼠和“多莉”克隆羊专利而争论得沸沸扬扬了。经过生物科学界、生物产业界 (包括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领域)、宗教界、伦理组织、环保组织、知识产权组织和法学界的积极参与和对各方利益的极力平衡,到20世纪末,随着《TRIPs协议》的广泛签署和欧盟于1998年通过《关于生物技术发明的法律保护的欧洲指令》(以下简称《指令》),世界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问题也基本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生命物质具有可专利性,当且仅当它们满足可专利性的要求(《TRIPs协议》第27条1款,《指令》第1条1款、3条、4条3款、5条2款)。

  (2)动物品种、植物品种和繁殖植物或动物的主要是生物学的方法不具有可专利性(《TRIPs协议》第27条3款(b)项,《指令》第4条1款)。但如果有关的植物或动物发明不限于特定的植物或动物品种,则不可排除其可专利性(《指令》第4条2款)。

  (3)有关微生物的发明或其相关方法具有可专利性,当且仅当它们满足可专利性的要求。

  (4)对生命物质的简单发现,如一个基因的DNA序列,不具有可专利性;但若该生命物质是从人体中分离而得或由技术方法生产的,即它们对于公众来说是不易得的或是非显而易见的,则不应该排除其可专利性,即使其结构与自然状态中此生命物质的结构相同(《指令》第5条1、2款)。

  (5)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应受到道德伦理与公共秩序的制约。此即所谓的“道德条款”。

  为适应和促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专利法已在有关生物技术发明的可专利性上做出了相当的让步。主要体现在对“三性”标准要求的宽泛解释上,与以前相比已有很大的变通性。如对于“创造性”的判断,不再仅以自然界已存在该生命物质为排除理由(上述第(4)项),即即使某种物质存在于自然界(如人体中),但在其自然状态下却不可能为人们所利用,那么关于该生命物质的发明则不应因其已在自然界中存在而被排除其可专利性(如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胰岛素)。同样“工业实用性”也已获得较为宽泛的解释。由此可见,专利法的调整已基本使生命物质的可专利性问题得到解决。但不可避免地还保留着许多限制。这些限制基本上是出自于道德伦理方面的考虑。如《TRIPs协议》第27条2款规定成员国在认为有必要保护其“公共秩序或道德”时排除发明的可专利性,并进一步把保护“公共秩序或道德”解释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对环境的严重危害”。这在《指令》中有更具体的反映。如《指令》第6条1款与《TRIPs协议》一样排除了违反“公共秩序和道德”的发明的可专利性,并在其第2款以列举的方式明确排除了以下各项的可专利性:

  (d)可能导致动物痛苦而对人类或动物没有任何实质性医疗利益的改变动物遗传特征的方法和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动物。

  简言之,专利法和相关法律中的这些“道德条款”,就排除了某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的道德伦理和尊严的生命物质或方法的可专利性,从而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总结当今世界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专利法,已逐渐敞开了对生命物质进行专利保护的大门。虽然出于道德伦理与公共秩序的考虑排除了一些特殊生命物质和方法的可专利性,但就总体而言,对生命物质的专利保护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了,这对生命科学界、生物产业界及整个知识产权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就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专利保护而言,由于我国专利法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实践时间都相对较短,经验相对不足,因此在某些方面的欠缺是明显的。这不仅体现在理论研究上的欠缺,也同样体现在具体专利管理实践上的落后。单就立法状况来看,我国专利法基本与EPC一致。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又呈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可以认为这种灵活性是必要的,它既是现实实践的需要,也为我国尽快与国际社会标准接轨积累经验,同时也能保护我国生物科学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各国情况也不统一,但基本上都由《保护植物新品种国际公约》(UPOV)加以约束。我国已于1999年4月23日正式成为UP OV公约的成员国。

  生物技术产业界与其他产业界一样,要想有一个良好的运营秩序并能健康发展,就一定要有其他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下面略加介绍。

  商标根据《TRIPs协议》的定义,商标是“任何能够将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区别于另一个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的符号或符号组合”。正如众所周知的例子,如CocaCola(可口可乐)、Kodak(柯达)等,其商标本身的价值已达数百亿美元之巨。这当然是多年苦心经营的结果,但也应该承认它们本身开始即具有的独创性。在生物技术公司中也有较好的例子,如Genetech、Amgen等。

  商标的取得分为注册取得和使用取得两种,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不同的规定。关于商标管理方面的国际公约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等,我国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加入。

  版权(著作权)主要是对数据库(database)的保护。DNA序列与蛋白质序列的大量测定、对各种遗传性疾病的分析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地管理与使用这些数据(库),以便既能有效地进行科学与信息的交流,又能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就是研究机构与企业关心或者应该关心的问题。著作权能为此提供一定的保护。但有关方面的问题还在争论中。

  工业品外观设计在我国这亦属专利的一种。对于生物技术产业而言,这主要可能涉及到产品的包装问题。不可否认,一种新颖与方便使用的包装会有助于一项产品的推广。

  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与经营信息。如果一项开发中的生物技术不适合申请专利(或者说用技术秘密的形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或者尚不到申请专利的时机,那么就应该采取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和《TRIPs协议》(第39条)对此都有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对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受害者可依据相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相关的国际公约提讼以求得补偿。

  此外,还有地区性生物资源的保护问题,在国际知识产权界也一直进行着广泛讨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界和科技界对 此应有所重视与警惕,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总之,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才可能使生物技术产业得以健康稳定地发展。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体制多方面的原因,知识产权在我国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体系才基本形成。这反映了我们文化上的弱点,即不太重视经济效益的保护与开发。反映在产业界与科技界,就是我们较少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少自觉地应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或者当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时也较少运用法律来求得救济。这在原来的经济体制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我们准备进军世界贸易组织(WTO)参与全球竞争时,这种意识就显然地落后于时代了。如果我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每制造一种产品都要事先获得国外专利权人的许可,并向他们交纳大笔使用金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可以说,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日不树立,我国经济要实现飞跃性的发展,都只能是一句空话。对于高技术含量、高投资与高风险的生物技术产业更是如此。要使生物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这方面我们曾有惨痛的教训。如著名的维生素C两步发酵法,本来是世界先进技术,但却由于没能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这当然又与当时的法律不健全有关),因而不仅导致国内Vc大战,从而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浪费,也同时造成技术外流,使国外公司不劳而获,大大降低了我国制药企业的竞争力。虽然近几年国内企业尤其是几家著名的电子企业如海尔也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不可否认这种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至少,就国内产业界的整体而言,对此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若从专利这一领域来看,我国产业界尤其是信息和生物技术产业界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因为在信息技术领域,国外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已高达总申请数的90%,已基本形成了专利覆盖。生物技术产业界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危险。这的确是极其可怕的事实。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的公司每想开发一件新产品时,都需要事先征得国外专利权人的许可(也许会有例外的强制许可,但也仍需要交纳使用费)!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再不重视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应用,道路肯定是越走越窄,又怎么可能谋求发展呢?

  因此,树立自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与必要的事情。

  一个企业的研发机构(R&D)是创新的灵魂,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又必须和知识产权的利用与保护联系起来,其中主要是专利。首先,通过对有关专利文献的检索,及时把握本领域的最新进展。这样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乃至对相关专利权的侵犯,又能尽快锁定本企业感兴趣的技术发明点,从而使研发人员能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成果。其次,当有技术成果产生时,如有必要(指比用技术秘密保护更有效)或有可能,应尽快准备申请专利,以形成对成果的及时保护。当产品走向市场后,也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为之护航,及时制止可能的侵权行为。这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例如,在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美国,高科技企业中都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少的几人或十数人,多的甚至可达几百人,其知识产权管理的先进与细致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个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应该由合格的人员组成。所谓的合格人员应该既通晓相关的法律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律,又对相关的技术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有针对性,从而真正把握技术领域的前沿。当然也可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求得最佳效果。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应该是独立的,并与研发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等密切合作与协调。在职责分工上,知识产权部门应该负责与本企业相关的一切知识产权事务。但在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的诉讼时,则还应该委托有较多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处理,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应做好相应的辅助工作。

  知识产权的机构设置应该是长期的,在企业运行中占据相对重要的中心地位。随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化,需要建立起本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对此数据库的有效管理与利用,亦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如上所述,生物技术的专利申请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现行的专利法可为之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保护,另一方面为了公共秩序与道德伦理的考虑又要对之做出必要的限制。因此在个案处理上肯定具有差异性,在美国生物技术的专利审查中或法院的判例中都已有反映。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就需要对此采取适当的对策,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保护。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能切实追踪到当今生物技术发展的最前沿是件困难与辛苦的事情。这与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日千里有关,也与研究机构的广泛性和有关信息的保密性有关。由于看到此领域内潜在的巨大经济效益,各国政府与生物技术公司都竭力开发自己的专利产品,以求在巨大的生物技术产业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从而使该领域的竞争激烈而复杂。专利权的独占性使后来者只能处于被排斥的被动地位,这也许会使一个企业的前期投入付诸东流,并因而使之陷入困境。因此,对有关领域研究信息的追踪是十分必要的。专利管理机关、其他管理机关(如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FDA)、科学会议、科技出版物等方面的信息都能成为可利用的信息来源,以综合判断本企业感兴趣的技术或产品的国际研究动态。

  论文摘要:介绍知识管理的定义及特点?分析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和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最后提出知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实施策略。

  物流管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已逐步趋于稳定和成熟物流信息化更是力兴未艾。但随着个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山化的加强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跨囚企业如马十基、tnt. ups早已开始着手实施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通过小断创新来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日前还没有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囚内外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纷纷提出厂自己的见解。

  简单地说知识管理kn cnv 1o协mamagcmcnt km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组织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延仲以提高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厂}一存能力为企业带来商业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无处小在遍及社会厂}一活的各个领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需要知识管理惟一的区别在于管理的力法和内容小一样。当然物流企业也小例外。

  知识管理是一种商业战略而小只是管理}_具它建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信息技术是其实现的}_具和手段。知识管理执行过程中知识的收集、了! }}、利用、共享、创新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所以知识管理的发展与信息化的进展程度密切相关。物流信息化管理卞要是对企业运作过程中显而易见的信息如业务资料、数据、报表等显性知识进行处理。而对于那此小明显的信息如员}_个人的经验、想法、特殊技能等隐性知识则无能为力隐性知识小会自动显现出来需要被挖掘这也正是信息化走向知识化的必然。

  实施知识管理要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氛i}}而这也正是许多传统企业的缺陷。企业员}_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没有他们的参与企业的发展就会停滞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一样它需要企业员}_通过卞观能动性地发挥来小断利用、挖掘、产厂新知识。管理者要善于解放思想突破l冻ii i的思维模式和}_作作风小是下达命令让员工呆板地执行而是要激励他们充分调动员}_的积极性让他们卞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来’。员}_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如经验、教训卞动贡}’rr出来和其他人分享大家勺_相交流裨辛hl谰漏共同提高。在吸收厂别人有用的成果后再在}_作中通过结合实助、把自己有创意的想法运用到其中实现知识创新。如此小ikl}tl环企业的知识结构才会小断完善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链和价值链。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苹早已显得力小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厂]一。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 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卞要有以下)助面的影响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卞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小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2。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刊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泳搏及时调整发展力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卞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力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经济个球化和囚(’il}贸易的匕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厂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小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勺_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肘各部门的1办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小但能够及时厂解政)付部门的政策和规划力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卞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3。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小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力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厂卜成最优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小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做出吏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会立即吏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若参后市场发展的步伐。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日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个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厂}一。绿色物流的最终日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它包括产品厂}一少扭、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厂卜命周期。例如集中库存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但增加厂一次运送的货物量也相应增加厂对燃料的消耗和对道路质量和面积的要求从而可能产厂}一定的负面影响货物的运送时间是安排在自天道路车辆比较多、交通拥挤时还是在晚上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时运送}_具的选择是选择尾气对环境影响较大的汽车还是选择相比之下污染较少能耗较低的火车……5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通过建立智能化平台可以对上述情况自动做出分析选择最佳的运送路线、时间、车辆等。此外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还可以力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厂卜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ps. (}15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此战略力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力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6。

  知识管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厂新的变苹个球都已掀起厂“知识管理”的浪潮但其产厂}一的时间并小长在管理领域还属于新厂}一事物理论和实践力面也有待完善。保密、陇调、开放及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其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儿个力面

  要在企业内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让企业成员知道知识管理是什么对企业来讲有什么影响如何实施。因此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对员}_进行相关培训从概念到特点以及流程让他们在头脑里先有一个明确的感性认识并真正愿意从心理上去接受它卞动参与进来。}_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得到厂普遍认同推行起来就有厂一个良好的开端。社会是小断进步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是小断更新的对员}_的培训小能昙花一现要坚持下去定期举行使员}_的能力循序渐进小断提高。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卞要是指在企业内外部知识的传播共享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提升。在物流企业中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应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一个内部网络把常用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这此知识的成员和专家的情况保存在数据库中使员}_能力便地获取和共享。内部网络还应该具备一此功能模块力便成员间使用电r邮件、举行视频会议等7。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加强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充分汲取和利用有益的外部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员工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动力实现有效地知识管理需要他们贡献出自己的}_作经验、教训、独特的技能知识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卞动将自己的知识在企业内共享的员 }_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力面的例如 }_资、股权等也可以是精神力面的使他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厂相应的回报在为企业创造厂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厂自己的人厂}一价值。在员}_功于创新的时候企业可以将惩罚#j l制设定限制明确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可以有多大程度的失误和损失允许范围内的失误可以免除惩罚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员}_创新的积极性。有厂员}_卞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体系才可能越来越完善。

  传统企业的职能型组织结构是一种集权式的领导在作业过程中过于注重制度化这虽然有益于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却小利于发挥员}_的卞观能动性也使组织失去厂创新的源动力。中一纯事业部组织相比职能型组织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实施知识管理有必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建立现代事业部组织建立专门的知识中心设立知识卞管(:ko o知识中心在知识卞管的领导下负责对企业现有知识资源进行优化并小断创新提高整个企业和员}_的知识水平。

  近年来,知识转移越来越受到重视。自1977年Teece提出知识转移的思想以来,知识转移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焦点。组织内知识有效转移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表现。Nonaka将知识类型间的转化和层次间的转移同时纳入知识转移过程,引入了知识场(Ba)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分享、创造及运用知识的动态的共有情境,它为知识转移提供了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具体平台即知识转移情境,它分为源发场、系统场、对话场和演练场四种类型。知识转移过程离不开知识转移情境的支撑。因此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应当将知识转移情境结合专业建设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校企合作,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四种知识转移情境进行讨论。

  源发场是个人分享感觉、情感和经验和心智模式的场所。在这种知识场中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共享隐性知识,因此它主要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社会化模式相适应。源发场不是过多地设计出来的,而是在物流企业环境中由实践参与的内容和过程所界定的。因此,学习机会更多的是经由工作实践而不是非对称的师生关系被赋予结构的。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是通过与物流工作实践中的其他参与者的相互关系来学习。高职院校与企业签署校外实习协议,提供更多的预工作机会和企业能工巧匠指导机会。长时间的校外实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在企业工作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也为专业教师的企业实践和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这一源发场,教师不但了解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及所需的职业能力,而且通过岗位锻炼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职业岗位实践的经验积累,一方面促进了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老师实施“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等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系统场与源发场相比更像一个虚拟世界。这种知识场主要提供将已有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的情境,从而使新的系统化知识得以广泛的传播,因此它主要与知识转移的组合化模式相适应。系统场是物流管理专业设计出来的,它往往存在于学校环境中,因此不具备具体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的内容、地点、时间、节奏以及相关的社会交往和制度背景,都可以通过“教”的设计得到系统的规划和控制。

  对话场主要是提供知识外在化的情境。在这种知识场中,隐性知识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并使之显性化,而后通过虚拟媒体贮存起来。这意味着对话场不再局限于一个组织内部,它可以跨越学校与企业的组织边界,把具有不同的知识活动系统结构的企业和学校聚到一起,提供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亮点就在于其构建的对话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转移的外在化过程,进而推动了整个知识转移的进程。

  1.物流协会或商会。借助物流协会或商会平台,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将学院、物流企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四方资源融为一体,本着互利共赢原则合作制定了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等多个系列的物流标准。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在行业、企业推广应用,可以产生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依据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物流协会这一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平台上,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做到产、学、研三位一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此外,物流协会和物流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使物流专业建设中兼职教师选择、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专业教师选择研修企业、实训和实习基地建设、专家的聘请、教师到企业收集教学资源、师生到企业开展项目操作等均获得一定的便利和更大的空间。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通过行使物流协会职能为物流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开发和校企合作提供了充足的校内外资源;通过行使物流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职能,扩大专业建设资源整合的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的质量。政府与学校、协会或商会合作,推动举办物流展览会、研讨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主体的对话场是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知识转移的发动机。校方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能包括:根据本地区物流职业岗位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规格要求,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审定专业建设方案、核心课程标准和实训实习标准;审定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考核的标准及方法;指导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协助组建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学、研”相结合;协助组织安排所需的部分实训指导教师;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

  各领域的各优势专家资源成立物流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面工作。其中既有来自学校的专家,又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此外为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还应成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核心团队。核心团队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实施、实践的主干力量。 (四)物流管理专业的演练场

  演练场主要是提供内在化的情境。这种知识场通过实干训练或积极的摸索参与来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它可以分为校内演练场和校外演练场。在学校演练场中,学习者介入的实践是从真实工作中抽象出来的学校任务。而在企业演练场中,学习者变成企业中的一个成员。因此演练场不再局限于学校内部,它跨越了学校和企业的组织边界。物流管理专业利用物流协会或商会提供的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条件的内涵建设,保证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多类型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1.校内演练场。物流管理专业校内演练场的搭建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来完成:由院校提供场地(土地、建筑、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及管理人员、管理机构),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师资、生产任务、技术标准、原材料等,这样院校减少了设备、师资的投入和原材料的消耗及真实生产实训环境的其他建设投入,企业减少了征地、基本建设、配套设施的投入,获得低成本的劳动力和技术研发的合作伙伴,缩短了项目从投资到投产的周期,是一种生产要素和职业教育要素优势互补、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原则的具体实现和直接应用。

  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物流管理专业配套引进100万元社会资金,共同投资200万元,建成物流管理软件中心,实现物流业务流程训练、物流应用技术培训及物流职业岗位技能培训功能。引进青岛好利佳储运有限公司的业务和设备,合作建立了生产型的物流技术实训基地,与青岛华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货运实训基地。在基地内可以完成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设备操作、制单、揽货等物流各工作节点的生产实境训练。按照市场需求运营,完成线.校外演练场。校外演练场是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合作,学校起主导作用,企业起关键作用。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企业与校方的合作往往以有利于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为原则,因此校外实习基地运行中,学生和企业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双向选择,找准对方。其整个运作过程包括学生培训、寻找企业、安排工作岗位、指导监督、成绩评定等环节。

  利用教学基地的条件,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受技能训练。除了学校组织的正常实习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假期到物流企业去“打工”,作为走向社会前的中试。通过打“暑期工”,不但增强了物流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企业“打工”期间,学生所做的一切是按照物流企业员工的要求来对待,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在工作中,给他们积累了许多经验,工作起来往往容易打开局面。这些都说明校外演练场起到了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物流科研项目方面,校外演练场不但在科研上提供非常方便的条件,而且给科研结果进行实际的检验和评价,使校外演练场成为学校名副其实的物流项目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建立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是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层次发展,校企“战略伙伴关系”是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共事中的同兴衰、共成败的命运共同体,共同负责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最终达到质量和效益的双赢。它是一种校企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无缝隙的结合体。

  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的特点再一次反映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中的知识转移的一大特点:前者合作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办学质量,职业学校科研项目的实现在其中处于相对连带的地位。而后者的校企知识转移则是基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种以科研为主体的合作对教育教学发生连带影响,但不是最重要的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因此组织层次知识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体层次的知识转移。

  [论文摘要]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新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反应。我国物流企业通过先进信息管理技术,逐步实行知识编码化,建设与完善企业的知识网络等,这将有利于促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将信息转化成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采取行动,并赢得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企业只有不断地提升、保护和创造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企业知识管理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企业能否赢得竞争的关键,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知识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知识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1O年来,知识管理受到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献与著作日益增多,将知识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的看法得到普遍的认同。到目前为止,各类学者对知识管理定义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管理是企业要系统有效地管理知识并用运知识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LucyMarshall认为,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利用等一系列过程的显性的、系统化的管理,它注重于将个人知识转变为组织的知识并使之得到适当的应用…。Bassi把知识管理认定为: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管理的过程,以满足现有和未来的需要,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开拓新的机会。

  知识管理是企业搜集信息形式的知识并沟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新途径。Freke.V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而提供的新途径。

  Sveiby认为,知识管理是指组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构建组织内部知识网络进行内部学习、构建组织外部知识网络进行外部学习,有效地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互相转换,并在转换过程中创造、运用、积累和扩散知识,最终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

  知识管理是企业将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并对此类资产经营过程的管理。Malhotra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内知识资产的管理。Alavi等则将信息管理视为一套工具,借以自动建立信息对象、用户和过程之间演绎的或固定的关系,知识管理的作用是连接知识拥有者和寻求者这两个节点。

  知识管理是企业利用其已有的知识成果和经验并加以创新的管理活动。白波、张晓玫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Safdi和Edward指出,知识管理是使人、过程以及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以使组织机构的与信息相关的成分,变成为企业带来价值6t体育、优势和利益的直观动态的知识财富集合。

  根据上述归纳,我们认为:知识管理是通过获取、创造、选择、分享、应用和更新等活动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并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送到合适的人手中,以提升组织绩效和价值创造。

  信息化对物流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不能给物流系统带来创新价值,唯有知识管理才具有创新功能,才能使物流系统发生质的变化。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多数物流企业都提倡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运作水平,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然而,大多数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和信息存储、办公自动化、信息等表层的信息处理和使用层面上。此外,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不考虑新旧系统的兼容性和结合度,这不仅会使新的整体难以形成,而且还会导致各部分不能联系和沟通,或沟通不顺畅,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如何整合分散的信息模块,使之成为物流企业的知识库和知识流,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这一切又是知识管理的内涵所在。因此,知识管理的提出是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知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但知识不能自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能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其形成和维持取决于企业对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即知识管理的能力。知识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着诸多契合关系。两者二位一体,相辅相成,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双通道的,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支持创新,创新成果还需知识管理对其有效管理,以便在企业内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进而实现新的创新,

  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反之,企业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又会产生和积累新的知识点、新技术等,从而为知识管理提供和扩充了知识储备和资源,形成新的良性循环。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由于知识具有新陈代谢性,以致核心能力的构建必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更新过程。从而在知识管理与核力构建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功能机制与内在联系。

  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于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和变革早巳显得力不从心,知识管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孕育而生。知识就是力量,对企业也是一样,知识就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具体来讲,知识管理对物流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传统物流企业由于信息交流速度的限制,完成一个物流活动所需时间较长。同时,传统的物资供应过程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随着知识管理的运用,客户任何一个需求、供应、配送的信息都会通过企业知识网络选择捷径,企业可以实现敏捷供应和科学决策。

  价值链是区分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特征,也是各个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立足点。在物流活动中,它不仅注重货物的流动,更注重资金的流动,以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价值增值。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对企业现有资源的分析,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价值链。并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作为近期的主攻业务和远期拓展的方向。以集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占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传统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换,但由于物流活动的中间环节比较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实施知识管理以后,企业现有的实物资源和积累的业务经验、解决方案等都可以得到充分梳理和归类。客户也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平台获取帮助,知识管理系统根据客户提交的业务要求进行分析、组合,并自动生成最优方案,做到及时响应和科学指导。对于系统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从知识库中获得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知识管理系统在完成一项业务后,会立即更新和升级,及时充实知识库,与时俱进地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

  物流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基调,即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的保护相一致,因此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包括产品生产、包装、储存、运送、回收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后,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方便地实施绿色供应链战略(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物流技术战略(使用新技术、洁净型能源,使用环保车辆,以及利用GPS、GIS等高新技术指导和规划物流系统),循环物流战略(产品的回收、再利用)。采取这些战略,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的物流企业大多需要置备大规模的仓库设施。我国物流企业均存在组织松散、机构庞大、难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问题。为了保证及时、准确、安全、经济地将商品送达需求者,需要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应用知识网络,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商品的需求特点与供应特点将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系统的物流设施资源通过虚拟企业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发挥物流设施和服务优势,扩大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进行供应链管理,完善服务功能。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对物流企业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各部门和不同层级之间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及时反馈,提高运作效率,减少业务操作的出错率。同时,物流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业务信息的传递,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使物流企业与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也越来越重要,通过知识管理平台,企业不但能够及时了解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规划方向,也能实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主管部门进行交流,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和谐统一。特别是和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经常沟通能使企业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随着知识管理在物流业的应用,企业的供应、配送信息会通过企业知识库和知识检索系统选择最优方案,或从知识库中找到由实践经验而来的方案,实现有效客户反应和科学决策。企业可以将商品信息电子化,编人品种、规格、材质等,不断更新商品的隐性知识。客户通过WEB方式查寻商品的编码,即可找到所需商品库存量、近期市场需求特性,提高了订货决策的准确性;企业利用知识库里的商品内容拟定将来的库存策略和制造计划。此外企业利用员工的经验、教训和知识库处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参考实践经验,在极短时间内拟定有效的配送计划和运输路径。

  物流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其信息网络是知识共享与交流的平台。基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我国物流企业即将进入快速反应的物流一体化阶段,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内部,相对封闭,没有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的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潜在效益也远远没有得到发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实现与国际接轨,物流企业与外界的联系显得越来越重要,应在强调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同时,建立并完善外部知识网络,充分利用外部知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物流企业在实现编码化的基础上,可借助供应链管理软件将供应链各成员的知识源通过网络联系起来,联系越广、越有效,知识就能得到越多越好的共享,而这反过来也意味着知识得到了发展。同时,应对各成员进行物流、信息流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企业所处的环境也在日益变化中,企业只有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才能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将企业建设成学习型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首先要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知识共享与交换的平台,企业员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能够自觉地学习,同时企业的学习范围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包括部门之间、联盟之间的相互学习,甚至要向竞争对手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产品与服务、管理经验、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经验等,以提高本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员工共同分享所拥有的知识,还要求领导层将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加大企业知识编码化和员工专业培训的投入力度,充分挖掘企业隐性知识。传统物流企业内部有明显的地位区分,员工的意见必须经过多层中间管理人员的传递才能达到最高层。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中间管理人员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信息进行过滤,从而使到达企业最高层的信息可能产生扭曲。同理,企业高层领导下达的指令也会由于中间管理人员的理解而变形。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减少中间管理层及人员数量,改造企业组织,实现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在扁平化结构的物流企业中,最高层与一线员工可以直接进行交流。一线员工的信息不仅能快速、准确地传达到最高层,还能在企业中与其他员工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共享。由于一线员工最了解顾客的需要和兴趣,知道如何通过减少作业流程提高效益,因此,扁平化结构的物流企业能更快地对顾客的要求作出反应,有效解决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企业将考核制度与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方面的成果结合,以此激励员工积极参加知识交流、共享,一方面可以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整体知识水平并丰富企业知识资源;另一方面能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换,推动知识创新。物流企业需要建立一种针对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掌握较多知识的员工如果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将得到正面的反馈或奖励,任何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并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都能得到相应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且带来的效益越大这种回报就越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共享知识的积极性,迅速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的知识水平。

  通过对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招聘会、南昌市招聘会、物流人才网、中华英才网、51JOB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等关于对物流岗位招聘的职责要求调查。调查的情况是500家公司,范围有南昌、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地,涉及行业包括物流、电子、汽车、医药、服务等。通过对现在企业对物流岗位的要求与职责,分析出物流人才需要构成怎样的知识与能力体系才能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得出的物流人才需要构成怎样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如下。

  (1)运输方面知识。物流系统的运输功能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因此掌握运输的各方面的知识。运输市场分析;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与选择;运输路线的优化,运输计划与排程管理;运输作业管理和调度,运输安全管理;运输价格的制订与费用的计算;运输保险和理赔的程序;运输成本的计算;安排和监督现场货物装卸搬运和执行特殊货物装卸搬运与运输;特种货物的运输;国际运输作业的调度和过程管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的运输单证等。

  (2)仓储方面知识。装卸、验收、入库、补货、拣货、复核、整仓、退货整理、流通加工管理、环境清洁、储位整理、库存盘点;仓储的范围和类型;区分仓库的不同运作方法和流程;仓库内使用的各类设备及其使用方法;仓库类型和运作系统进行仓库布局;仓储管理的主要经济指标;信息技术改善仓库运作的环节;管理和改善库存绩效等。

  (3)配送知识。配送中管理的一般原理与方法;配送中心选址、功能和设施装备规划;出货计划;进行配送中心的进货、装卸搬运、储存保管、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流通加工、分货、配装、输送、回收退调;信息处理、业务数据分析、仓储成本核算与控制;资源利用统计与管理等运营管理销售配送运输管理;销售配送合同管理;销售配送客户管理;销售配送应收款管理等。

  (4)采购知识。采购的计划;采购的供应商选择;采购的供应商管理;采购质量管理;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绩效管理等知识。

  (5)包装知识。包装的作用;包装的材料选择;包装的形式的设计;包装成本的计算等方面知识。

  (6)生产物流知识。生产物流管理的目标;制订和管理生产物流管理的业务、资源、财务等规划;订单驱动生产方式和库存驱动生产方式,制订和管理主生产计划及其流程;制订和管理物料清单、物料需求和管理能力计划;精益制造、JIT、大批量定制;监控和改进生产物流绩效等方面的知识。

  (7)库存管理知识。订货方式,库存的控制、库存的计划、库存的安全量等方面的知识。

  (8)商品的保护与养护知识。掌握不同的性质产品,保证其的价值等方面知识。

  (9)物流机械设备知识。对物流设备性能参数;物流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知识。

  (10)物流客户服务知识。物流客户服务基础知识(物流客户服务流程)、物流客户服务战略联盟建立、物流客户关系管理具体业务动作、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物流客户的巩固与开拓、物流客户服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物流客户服务人员宴务等知识。

  (11)供应链管理知识。能够建设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供应链的利润的分配等方面知识。

  (2)管理学知识。掌握管理方面的一些知识,管理学的主要原理,为管理企业物流能够进行计划、执行、组织、领导、控制。

  (1)基本计算机的知识。WORD,OFFICE、PPT、EXCEL等基本的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

  (2)信息处理知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条形码应用(BAR--CODING)、IC g-设备选用、无线射频(RFID)技术应用、POS系统设备选用、全球定位系统fGPs)设备选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物流信息的基本处理流程,在物流客户服务巾会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射频(RF)、智能标签(RFID)、条形码(BAR―CODING)、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操作、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物流信息技术。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采购、国际结算、国际物流的流程等。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知识以及了解国家对外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报关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必然要涉及到通关作业,通关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方案的设计和物流流程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物流人员的职业生涯中可能成为一个高层的人员,这就需要掌握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工程观念、成本效益意识、技术创新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知识;优化流程,设计和规划物流厂房的一些高级管理方面的知识。

  了解国家有关涉及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在签定合同的时候灵活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如经济法、海关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国际法等。其它如保险、环保等知识,物流从业人员也应有所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物流的常用法律法规.包括涉外综合法规、争业法规、集装箱、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船舶、航运等法规知识。

  很多物流人员需要对一些儿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需要一些统计与分析的知识。

  (7)能使用装卸搬运设备,计量设备,保管设备,养护检验设备,消防设备,监控设备操作能力。

  (9)使用条形码技术、POS系统、RF技术、EDI技术等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

  根据调查500家企业用人单位,企业青睐的人才是拥有丰富全面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拥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有良好的素质与素养的物流人才。

  [1]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9.

  [3]李宝珠,王颖.毕然.基于ANP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4]刘永明.我国未来物流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9,3.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物业公司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的基础,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每次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是物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物业管理公司培训计划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①培训目的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①培训目的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A、企业管理类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①培训目的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A、企业管理类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④组织实施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4)基层操作人员培训,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①培训目的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3)转岗培训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1)学历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2)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3)专项培训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物业管理行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新兴行业,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房屋管理模式,对管理各方的权利义务要求十分严格,法律关系十分明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业主和政府管理部门对物业的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不仅应具备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还必须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保证物业管理工作的规范进行,预防行业风险,减少行业纠纷,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目前,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关系不顺等问题逐渐显现,物业管理民事纠纷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物业管理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是物业管理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物业管理法律知识贫乏,有法不知、有法不依。面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广大业主和使用人对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物业管理法规》这门课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对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然而物业管理涉及的法律关系十分复杂,法律关系的主体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业主、物业使用人,也包括电力、煤气、热力、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因此,《物业管理法规》课要求掌握的法律法规种类也非常多,不仅要掌握《物业管理条例》等专门针对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也要掌握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合同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环境保护法》等适用于物业管理活动和纠纷处理的法律规范;不仅要掌握《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有关物业管理的行政法规,也要掌握《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试行办法》、《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暂行办法》等有关物业管理的行政规章及地方性法规、规程和技术标准等。因此,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能在实际中灵活应用,必须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中职学校以职业技能教育为基本目的,对理论知识要求较少,而对应用技能的要求较高。同时,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鉴于这两方面原。